村庄规划这样“整”!——余姚小曹娥镇的实战进阶新打法

发布时间:2025-07-09 11:00 来源:市规划院 浏览次数: 【 字号: 保护色:

在“两山”理念指引下,如何让村庄规划更接地气、更具可操作性?这已成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。我们将视角聚焦于余姚市小曹娥镇朗海、曹一、曹娥、建民、滨海五村,以村庄规划与全域整治同步融合编制为抓手,探索出一条以“整”促“规”(即以整治推动规划优化落实)、以“规”带“产”(即以规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)的实践路径,着力破解乡村规划落地难、产业空间缺等关键问题。

“整规融合”怎么做?

1同步编制,双向支撑

村庄规划和全域整治实施方案同步推进,实现空间治理、项目策划、用地保障的一体衔接。村庄规划系统对接乡镇总规及农业、工业等专项规划,为全域整治提供任务来源与依据;同时,全域整治通过永农调出、低效用地腾退等路径反哺规划实施,拓展项目选址范围,有效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。

图片1.png

“五位一体”融合框架

图片2.png

衔接专项规划促进整治任务和项目生成

2成果融合,结构灵活

采用“模块”式的灵活编制方法,围绕规划、整治核心内容构建基础框架,按需灵活嵌入产业振兴、设施配套、风貌引导等内容模块,提升成果适配性与编制效率。

图片3.png

“模块”化编制方式

3弹性表达,分期转化

聚焦“两线”调整等核心变量,探索设定近、远期表达方式,结合“带条件生效”机制,增强规划在政策过渡期、指标不确定阶段的操作弹性,实现从静态规划向动态实施的转型。

如何为乡村产业“落地找地”?

“整出空间”——优化布局,拓展选址

通过“规划+整治”一体推进,小曹娥镇对全域空间进行系统梳理与功能重组,释放出一批具备落地条件的乡村产业空间。一方面优化了农用地布局并提升质量,增强了生态种植、休闲观光等产业的承载能力;另一方面,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低效建设用地,拓展了乡村工坊、农产品初加工等项目的空间载体。

“整出指标”——统筹配置,提升效率

从“村村算小账”到“整镇做统筹”,以单乡镇整治单元为平台,统筹五村用地布局与建设指标,打破村级分散管理,实现集中配置、跨村调剂,形成资源配置的最大合力。

“整出路径”——提前锁定,预留空间

对通过整治优化布局并能同步释放发展潜力的区域,通过“带条件生效”图斑进行空间锁定与分阶段表达,既明确了项目未来可用位置,为乡村产业导入预留空间,也避免后续村庄规划的反复调整,提高规划韧性。

图片4.png

布局优化与选址协调案例


乡村未来发力方向在哪?

1融资对接提质增效

依托现有项目库,与政策性银行建立协同机制,推动优质项目“打包入池”,同步推进可研编制、融资方案,形成“空间有保障、资金有通道”的项目谋划闭环。

2制度创新靶向破题

聚焦农村产业落地过程中的“卡点”“堵点”,系统梳理项目认定、土地供给、供后监管等关键,依托项目实操沉淀机制经验,反哺政策体系优化,推动形成契合乡村发展逻辑的制度型工具箱。

小曹娥镇的探索表明:村庄规划不是“静态图解”,而是“动态工具”;不是“末端约束”,而是“前端策源”。“整规融合”的创新打法,通过空间重塑与制度创新,不仅优化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格局,更有效破解了产业落地难题,为新时代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一套更具统筹力、实施力和适应性的路径范式,持续积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绿色发展动能。